中國充電樁行業發展早期主要由國資背景的企業投資建設,行業真正市場化是從2014年開始。目前總的充電樁公司數量超過300家,整個行業正處于高速發展期。[詳情]
早在去年夏天,就有研究組織宣稱,由底層向上制造出石墨烯納米帶的方法已經研究出來了,既能應用于半導體制造中,也能進一步制成導體。[詳情]
新年伊始,汽車行業的焦點集中在新能源領域。1月16日,在第六屆全球新能源汽車大會上,參會的業內人士預測,2016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規模有望達到百萬輛級。[詳情]
拓展全球,汽車電子業務放量可期。東軟擁有遍布全球的3000名汽車電子研發團隊,并在德國、日本、美國建有研發中心。[詳情]
國內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一直是城市繞不開的一個話題,在冬季霧霾天增多的背景下尤甚。[詳情]
截至1月16日,國內首套150攝氏度電泵井下傳感器樣機已在大慶油田北3-丁4-P38井現場應用超過兩個月,效果良好。[詳情]
安全性、低容量和續航里程短、充電時間長,一直是電動汽車電池發展面臨的幾個技術難題,也是制約電動車發展的關鍵。[詳情]
7月9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自2014年9月1日至2017年底,對獲得許可在中國境內銷售(包括進口)的純電動以及符合條件的插電式(含增程式)混合動力、燃料電池三類新能源汽車,免征車輛購置稅。[詳情]
近期,新能源領域政策暖風頻吹。“可再生能源發電全額保障性收購管理辦法”即將出臺,財稅優惠政策持續推進。[詳情]
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化熱度提升,冒出了很多電動車行業的新進入者,實際上是一些已經停產的汽車公司汽車生產資質,被人買下來后從事新能源汽車生產。[詳情]
偌大的廠房房頂全部鋪設了光伏發電組件,總面積達20.7萬平方米。這是記者日前在位于鎮江市丹徒區的沃得集團看到的場景,它是目前我省工業企業中規模最大的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詳情]
在電動汽車的普及推廣進程里,客車一直走在乘用車的前面。不過,與乘用車一樣,新能源客車也無法避免當前電池技術水平帶來的缺陷與制約。[詳情]
1月4日,北京市公布了2015年的“藍天清單”。為減少霧霾出一份力,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選擇新能源車。近日,記者走進北京亞運村、花鄉等汽車市場進行調研。[詳情]
根據工信部公告,今年1月1日起,國家第四階段燃油限值標準已正式實施,到2020年,所有企業生產的乘用車平均油耗必須從此前的百公里6.9升進一步降至5.0升。[詳情]
能源安全、生態環境、氣候變化已成為全球能源發展面臨的三大突出問題。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已成為解決這些問題的必然選擇。[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