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2021世界制造業大會在安徽合肥舉行。展場內,一輛已經運營了12萬公里的氫能公交車格外引人注目。據悉,這輛六安市301線氫能公交車均搭載了安徽明天氫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燃料電池及系統。[詳情]
11月12日,北京豐臺火車站站房屋頂光伏發電項目組件開始安裝。項目建成后,預計每年可發綠電700萬千瓦時,助力北京綠色發展。[詳情]
11月19日,位于黑龍江大慶的首個國家光伏、儲能實證實驗平臺首期任務建成,標志著該平臺正式開始為新能源行業提供實證、實驗、檢測等服務。據悉,“十四五”期間,該平臺將投資約60億元,設立光伏組件、逆變器、支架、儲能產品等4個產品實證實驗區,以及儲能系統、設備匹配等2個系統實證實驗區。規劃布置實證實驗方案約640種,首期已布置方案161種,今后每年還將新增當年各類新技術、新產品、新方案的各類實證實驗。[詳情]
11月25日,中廣核汕尾后湖50萬千瓦海上風電項目91臺風機全部并網發電,成為國內在運單體容量最大的海上風電項目之一。[詳情]
11月24日,浙江省發改委舉行《浙江省加快培育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媒體吹風會。記者從現場獲悉,浙江已著手布局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并計劃到2025年,在公交、港口、城際物流等領域推廣應用氫燃料電池汽車接近5000輛,規劃建設加氫站接近50座。[詳情]
近日,國網青海省電力公司清潔能源發展研究院與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儲能與電工新技術研究所簽訂了國家電網電池儲能技術實驗室共享(青海)實驗室合作框架協議書,這意味著青海擁有了首個電池儲能技術實驗室。[詳情]
2021年11月21日,由哈電風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哈電風能)參與建設的浙江省最大容量海上風電項目-浙能嘉興1號順利實現全容量投產運行。[詳情]
當前,綜合能源服務迎來新發展機遇,以工業園區作為主要試點對象的綜合能源項目建設最為集中,位于河南省平頂山市新華區的河南平高通用電氣智慧能源服務項目(平高智慧能源項目)就是其中之一。[詳情]
新能源汽車換電模式開啟新賽道。日前,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印發《關于啟動新能源汽車換電模式應用試點工作的通知》(下稱“通知”),啟動新能源汽車換電模式應用試點工作。根據通知,首輪新能源汽車換電模式應用試點城市“花落”11城——北京、南京、武漢、三亞、重慶、長春、合肥、濟南(綜合應用類城市),宜賓、唐山、包頭(重卡特色類)。[詳情]
11月19日,連日來,浙江省金華市內的氫能公交車和加氫站正在接受最后階段的檢查,該市首條氫能公交示范線即將開通,市民出行更低碳、更環保、更便捷。[詳情]
近日,隨著新一輪寒潮來襲,烏魯木齊市的室外最低溫度已降至零度以下,然而在11月17日的烏魯木齊空港物流園電力線路遷改工程施工現場,施工人員正在熱火朝天、緊鑼密鼓地進行著線路遷改任務。[詳情]
國家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陜西省項目開工儀式日前在陜西省渭南市蒲城縣舉行。據了解,本次開工項目規模為300萬千瓦,項目投資約160億元。基地項目的開工建設,對調整陜西省能源結構、構建新型電力系統、促進雙碳目標實現具有重要意義,也將對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產生積極促進作用。[詳情]
初冬時節,庫布其沙漠深處寒意正濃,但蒙西基地庫布其200萬千瓦光伏治沙項目的建設現場卻是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連綿起伏的沙丘中,一臺臺推土機正開足馬力推沙填坑、平地夯基,等來年光伏板架設起來,這片漫漫黃沙有望變身“藍色硅谷”。[詳情]
從國家能源集團獲悉,11月20日,國內首個中外合資海上風電項目——江蘇東臺海上風電項目成功實現全容量并網發電,標志著國家能源集團“一帶一路”建設項目再添碩果,中歐新能源合作取得新成果,開創了國內中外合資海上風電建設的先河。[詳情]
在中國的低碳城市版圖中,武漢的特殊性日益凸顯。[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