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人工智能”,踐行“韌性安全”,推動“跨界協作” 上海交通大學舉辦第一屆應急管理新視野國際會議
上海交通大學舉辦“第一屆應急管理新視野國際會議”,以“人工智能時代的城市復雜風險治理與應急管理創新”為主題,聚焦智能驅動下的風險治理理論突破、技術應用創新與跨學科交叉研究,旨在搭建學術交流、政策研討與實踐探索的高端平臺。[詳情]
7月4日2025中關村論壇系列活動——北京人工智能產業創新發展人才論壇4日在清華大學舉辦。來自清華大學翟季冬教授團隊的“赤兔(Chitu)——大模型推理引擎”和啟元國家實驗室的“SurveyGo——專業深度研究智能體”亮相發布。[詳情]
3D打印輕型渦噴發動機,首次飛行驗證成功,助力中國航發新突破
據國內開源的資料顯示,7月1日,由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有限公司(AECC)湖南動力機械研究所,自主研制的3D打印極簡輕質微型渦噴發動機配裝試驗平臺,在內蒙古圓滿完成首次飛行驗證。[詳情]
?7月3日,2025全球數字經濟大會“人工智能融合應用發展論壇”在北京舉行,來自產業界的眾多專家就AI技術創新如何有效支撐行業場景需求,打通從技術突破到大規模應用的路徑展開探討。會上,針對市場上廣為流傳的具身智能領域新秀自變量機器人“不做本體產品”的說法,自變量機器人創始人兼CEO王潛表示,其自研的輪式底盤雙臂人形機器人將在今年第三季度發布。[詳情]
7月2日,記者了解到,陪伴機器人靈童機器人將在8月開啟第一波交付。第一財經記者前往研發辦公室體驗了動作捕捉、人機交互、情緒識別等機器人的軟硬件訓練環節。[詳情]
近日,廣汽印尼智慧工廠在雅加達正式竣工并投產。這座融合綠色理念與智能制造的現代化“燈塔工廠”,不僅是廣汽集團深耕東南亞的重要里程碑,更標志著One GAC 2.0全球化戰略在印尼的全面落地,正式開啟廣汽“在印尼、為印尼”的新篇章。[詳情]
近日,麻省理工學院計算機科學與人工智能實驗室(CSAIL)發布了兩個新機器人項目成果,這兩個項目利用人工智能來改進和加速機器人設計。成果已在 2025 年國際機器人與自動化大會上發表。[詳情]
6月26日至28日,2024世界移動通信大會(MWC)在上海拉開帷幕,今年的MWCS2024以“未來先行”為主題,聚焦“超越5G”“人工智能經濟”“數智制造”三大子主題,共有來自115個國家和地區的8000多家公司參會。在MWC這個開放的舞臺上,各種行業智聯應用場景從工業生產延伸到了日常生活。[詳情]
供應鏈全國產,賦能高精度電流測量系統!納芯微發布閉環磁通門信號調節芯片NSDRV401
近日,納芯微正式發布NSDRV401高精度閉環磁通門信號調節芯片。該產品專為閉環磁通門電流傳感器設計,集成精密補償驅動、電流檢測放大器及2.5V基準源,支持4.5V至5.5V單電源供電,工作溫度范圍支持-40℃至125℃,適應復雜工業環境,為光伏,逆變器、充電樁提供高可靠、高隔離的電流測量解決方案。[詳情]
?隨著一系列新技術、新智能、新范式的涌現,由5G和AI(人工智能)雙輪驅動的“人智共創”(即AI與人類智慧相結合,共同創造新的價值和技術)正釋放更多創新生產力。[詳情]
施耐德電氣攜手長開廠集團:MVnex融創授權柜產品下線 共筑配電新標桿
?6月26日,產業技術的全球領導者施耐德電氣與中國輸變電開關設備制造行業的領軍企業天水長城開關廠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開廠集團”),共同宣布雙方聯合打造的電廠項目融創授權柜產品——MVnex智能中壓開關柜在長開廠集團產業園正式下線。[詳情]
?6月26日,在北京“兩區”建設五周年“數字經濟專場”新聞發布會上,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劉維亮用一組數據,亮出了北京推進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建設“成績單”。尤其在人工智能、腦科學、具身智能這些關鍵領域,北京最近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突破和應用創新。據介紹,全市目前已有132款大模型通過備案上線,這個數量占全國總量的將近35%。[詳情]
?處理器(CPU)是計算機的核心組成部分,就像“大腦”一樣指揮各個部件的運行。6月26日,我國自主研發的新一代國產通用處理器——龍芯3C6000在北京發布。[詳情]
谷歌 Pixel 10 即將發布,采用臺積電代工 Tensor G5 芯片
6月26日消息,據外媒報道,谷歌Pixel 10標準版手機的詳細規格日前曝光,該機有望于8月20日發布、8月28日發售。[詳情]
在6月14日舉行的南京低空經濟發展重要活動上,覆蓋低空管控、裝備制造、通信保障全鏈條的36項硬核科技成果重磅發布。[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