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消息,全球首款棉花激光打頂機器人于7月7日在昌吉市榆樹溝鎮亮相,棉花頂芽識別準確率達 98.9%,傷苗率小于3%,作業效率可達每小時6~8畝,是人工作業效率的10倍以上。[詳情]
2025年,美國LDC口腔展的聚光燈下,一副由黑格科技出品,多材料一體打印的活動義齒引發了觀展群眾圍觀。該義齒基于3D打印的DLP技術,使用多種材料,在同一打印過程中實現不同的物理性質,如強度、透明度和色彩,成功實現了更為逼真的牙冠、牙橋及基托的一體化打印。[詳情]
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研究人員9日說,他們訓練出一個能利用人工智能(AI)自主完成膽囊切除手術的機器人。這標志著人類向自動化醫療邁出一大步。[詳情]
記者10日從西寧(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東川工業園區管委會獲悉,園區企業天域(青海)科技創新有限公司成功獲得青海省藥品監督管理局頒發的第二類醫療器械注冊證書,多個3D打印骨科醫療器械順利下線,標志著該省首批本土產3D打印醫療器械獲批上市。[詳情]
同一周內,中國機器人上演冰與火之歌——在無錫威孚高科的車間里,全尺寸工業人形機器人“艾德”正扛著6公斤貨物在工廠里疾馳;另一邊在1800公里外的雄安新區里,成功實施了全球首次機器人低軌道衛星(LEO)遠程手術。工業和醫療兩大高壁壘領域,同時迎來了機器人場景落地關鍵突破。[詳情]
在以“和合共生:區域協同治理與區域一體化”為主題的市長主題對話會上,數字經濟與智慧城市建設成為熱議焦點,嘉賓們紛紛分享實踐經驗、描繪合作愿景。俄羅斯圣彼得堡外聯委對外經濟合作處處長德米特里·阿普列斯寧強調,應依托上合組織框架搭建數字平臺,通過實現數據一體化,為區域經濟合作提供有力助推。[詳情]
北歐凈零排放:數據驅動決策與能源智能創新助力波爾沃“零排放愿景”
ABB電氣位于芬蘭波爾沃的智慧建筑工廠是首批邁向凈零排放和更可持續運營的工廠之一。自2021年以來,這座占地71,000平方英尺的工廠通過數據驅動決策和創新能源管理相結合的方式,顯著降低了能源消耗和排放。[詳情]
這是浙江省首例、全國第二例成功運用國產顯微外科手術機器人人輔助穿支皮瓣血管吻合手術,標志著寧波市第六醫院正式成為全省首家在手顯微外科、脊柱外科、創傷骨科、關節外科四大領域均實現骨科機器人手術全覆蓋的醫院。[詳情]
中國(上海)機器視覺展暨機器視覺技術及工業應用研討會【VisionChina2025(上海)】圓滿閉幕。[詳情]
香港科技大學(港科大)與比亞迪汽車工業有限公司宣布共同成立「香港科技大學-比亞迪具身智能聯合實驗室」,以加速機器人技術、智能制造、自動駕駛及具身智能(Embodied Intelligence, EI)等領域的突破性研究。[詳情]
?跨越70天,航行超3萬公里!7月7日下午,比亞迪“深圳號”完成跨洋首航,凱旋深圳小漠國際物流港,成為深圳新能源汽車的又一出海里程碑。7月8日,“深圳號”將馬不停蹄裝載6818輛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駛往歐洲。下半年,隨著比亞迪宋Pro、宋Plus在深汕特別合作區量產,小漠港汽車出口有望迎來井噴。[詳情]
2025亞洲通航展將于11月27至30日舉辦 重磅會議論壇推動可持續航空發展
2025亞洲通用航空展(AERO Asia)主辦方宣布,此次展會的舉辦時間正式確定為2025年11月27至30日。得益于低空經濟的蓬勃發展,本屆展會的展覽規模預計超6萬平米,較首屆面積翻倍,參展企業300家,參展飛機超110架,觀眾預計超60,000人。[詳情]
今年以來,我國創新藥發展亮點頻頻:上半年,近40種1類創新藥獲批上市,數量接近去年全年的48種;前5個月,創新藥海外授權交易總金額已達455億美元,其中三生制藥及其關聯公司刷新了國產創新藥出海首付款紀錄。[詳情]
7月7日,國家發改委網站發布的《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等關于促進大功率充電設施科學規劃建設的通知》指出,結合當地經濟發展水平、新能源汽車推廣力度和電力資源分布,以即充即走場景為重點,因地制宜、適度超前、科學合理做好大功率充電設施發展布局。[詳情]
工程師深圳發指令 機器人山東煎牛排 越疆人形機器人實現精準遠程操控
近日,越疆科技的一場特殊演示引發關注:一位工程師在深圳佩戴VR眼鏡并操作控制臺,遠在山東的“Atom”人形機器人同步完成開冰箱、取牛排、下鍋煎制等一系列動作,甚至能在油花飛濺時靈活閃避。[詳情]